阅读 10776    收藏 150    点赞 9    分享 293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,近年来,手足口病疫情已经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传染病疫情之一。
-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,常见于春末夏初,发病高峰主要为5-7月。
-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,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最为严重。
- 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主要感染对象,其中多半病例发生在2-6岁的儿童中,多发的原因与这类人群个人卫生习惯差、机体免疫力低等因素有关。
- 重症病例病情重,发展快,一旦发展至危重症,病死率高。
手足口病传播途径
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也可经呼吸道吸入含病毒的飞沫传播。
-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,患者、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,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、咽喉分泌物、唾液和皮疹疱液等向外界传播。
- 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,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引起感染。
- 经吸入病毒污染的空气(飞沫)、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、食物,也可发生感染。
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
主要表现为发烧,手、足和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,口腔可出现溃疡,影响孩子进食。少数病例可出现手足发凉,肢体抖动、抽搐、肌无力等,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,出现呼吸困难、咳血性痰、血压下降,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。
手足口病的温馨提示
-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,绝大多数患儿7—10天可以自行痊愈,不会留下后遗症,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。只有少数病例(尤其是小于3岁者)病情进展迅速,在发病1-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、脑炎(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)、脑脊髓炎、肺水肿、循环障碍等,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,可危及生命。
- 为保障孩子的健康,请家长要求孩子多休息,适当加强营养,以流质及半流质食物等为宜,做好口腔卫生,防止过度疲劳,随时观察孩子病情变化,如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诊:高烧持续不退;精神状态差,头痛呕吐,精神萎靡、嗜睡,易惊,肢体抖动,肌无力,抽搐;呼吸困难,心率增快,出冷汗,皮肤花纹、手足发凉等。
积极预防手足口病
- 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,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,但能够传播病毒。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,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。做好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的关键。
- 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非就医不带孩子去医院,如去医院就诊,应做好个人防护。
- 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的亲密接触(如接吻、拥抱、共用餐具等)。
- 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,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。
- 在外受到污染的物品拿回家后立即进行清洁,并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。
-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,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,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。勤晒衣被。
- 儿童所有的餐饮具在使用前要进行消毒。
正确的洗手方法
- 正确的洗手是有效防止感染及传播手足口病的措施之一,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。正确的洗手包括洗手及时及洗手方法合理。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洗手:餐前和上厕所后。在与患者接触后,触摸眼、口、鼻前。打喷嚏或咳嗽后。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。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、门柄、电梯按钮、公共电话后、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。
- 合理的洗手方法应包括以下步骤:1.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;2.擦上足够的肥皂或洗手液覆盖所有手表面;3.掌心相对,手指并拢相互摩擦;4.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,交换进行;5.掌心相对,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;6.双手手指的背部与掌心搓揉;7.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,交换进行;8.弯曲各手指关节,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,交换进行;9.搓洗手腕,交换进行;10.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;11.用干净的毛巾/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;12.用擦手的毛巾/纸巾关闭水龙头。
转自微信北京也云感染论坛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
相关文章:
-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~老师们可以看看2015-12-09
- 家园必读 | 又到了手足口高发期,请保护好我们的孩子!2018-06-15
- 中班健康活动 | 《可恶的病毒我不怕》2020-02-19
-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问题,还可以这样向孩子解释2020-01-30
- 小班健康教案 | 《远离可怕的病菌》2020-02-24
- 中班健康领域活动 | 《勤洗手,病菌都赶跑》2020-02-21
- 幼儿园春季幼儿护理小常识2017-03-02
- 小班健康教案 | 《小口罩,大作用》2020-02-24
- 大班综合活动 |《赶走病毒春满地》2020-02-20
- 大班社会教案 | 《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的人们》2020-03-18